立即打開
                                                                                  能源轉型棋至中盤,貿易“硬通貨”浮現

                                                                                  能源轉型棋至中盤,貿易“硬通貨”浮現

                                                                                  財富中文網 2023-10-19
                                                                                  低碳足跡產品不再是抽象的概念

                                                                                  2023年10月12日,廣州?!敦敻弧肥澜?00強峰會現場。由左至右分別為:《財富》中國新媒體高級編輯劉蘭香、新加坡能源集團中國區總裁鐘志明、國際能源轉型學會會長孫賢勝、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胡澤義。

                                                                                  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調整,能源轉型進程也已棋至中盤。在雙碳目標的帶動下,光伏、風電和氫能等新能源的比重將會持續上升。與此同時,傳統能源也仍將發揮重要作用。在新老交替、融合共進的時刻,相關各方應該如何著眼于未來,進行能源的選擇與布局?

                                                                                  2023年10月12日,在廣州舉辦的《財富》世界500強峰會上,《財富》中國新媒體高級編輯劉蘭香與國際能源轉型學會會長孫賢勝、新加坡能源集團中國區總裁鐘志明、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胡澤義,從“能源更替:選擇和布局”這一話題展開了對話。

                                                                                  以下為編輯后的對話實錄。

                                                                                  劉蘭香:我們先從最近關注度很高的一則消息說起。從10月1日起,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過渡期實施細則開始生效,一直持續到2025年底。按照計劃,過渡期結束后,歐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開始征收“碳關稅”的經濟體。我們知道很多中國企業都在歐洲積極布局,歐盟“碳關稅”對中國企業主要會有哪些影響?企業應該如何應對?請孫會長先來給我們講講。

                                                                                  孫賢勝: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這個事實際上已經講了好幾年,英文叫CBAM,從今年10月1日到2025年年底是過渡期,在此期間凡是出口到歐洲的企業都要填一個單子,注明其產品相關二氧化碳排放情況,給他們報備,但報備完以后,并不真正收稅。相當于先統計,到2026年以后正式開始征這個稅。

                                                                                  這里面有幾個關鍵詞。一個是時間,從2026年開始要正式收稅,兩年多的過渡期,時間是比較緊的。對于中國來說,歐盟是中國第二大出口體,征稅以后,按照有關智庫目前的推算,出口到歐盟的企業在相關成本上要增加26%的稅,這個數字還是比較大的,而且如此征稅后,有可能中國對歐盟出口的數量會減少21%,相當于1/5出口量,這對企業和我們的出口形勢來說都是很嚴峻的。還有征收的對象,目前是六大類,主要還是對一些碳排放比較大的領域,比如鋼鐵、水泥、鋁、玻璃、建材、化工品、塑料等。

                                                                                  個人覺得我們應該從兩方面來看這件事情,如果從積極主動的角度來看,就要把這種壓力變成動力,企業現在就要按照盡可能零碳的目標來反推時間,給自己做相關的準備工作,包括建立系統、改善工藝以及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等。但這也不僅僅是一家企業自己能做到的,因為碳追溯涉及到跨境的碳稅核算,所以我們國家也要盡快完善自己碳稅的體系和市場。

                                                                                  另外,CBAM也還在談判過程中,不僅中國,其它一些發展中國家,包括印度以及東南亞國家也在提不同的意見,因為各國發展的程度不一樣,歐盟此舉對發展中國家是很大的負擔。

                                                                                  劉蘭香:總結下來,一是企業做準備已經是時不我待,二是這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雖然CBAM對很多企業是挑戰,但是看起來對光伏行業還是偏利好的,甚至說得上是一個機遇。對協鑫來說,會怎么樣去應對這個局面?

                                                                                  胡澤義:低碳零碳時代已然來臨,這是不爭的事實。很顯然,低碳足跡產品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且正在逐步演變為全球貿易體系不可或缺的“硬通貨”,并或將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相關商品的準入門檻,誰拿到了“綠卡”,誰就擁有暢通世界的“門票”。作為光伏原材料研發與制造的領跑企業,協鑫科技已經研發出硅烷流化床法顆粒硅,不僅成本低、工藝優、品質高,而且對比原有工藝最低的碳排放數據每公斤仍低20公斤二氧化碳,取得了法國環境與能源控制署頒發的全球硅料最低碳足跡認證,可以說是為中國光伏企業拿到了全球光伏行業唯一的“綠卡”。以2022年全球光伏組件總產量347.4GW計算,如果全部使用顆粒硅生產,將為全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37萬噸,減碳價值超117億元。

                                                                                  劉蘭香:顯然,光伏市場還有巨大的潛力。我們也注意到新加坡能源集團近期宣布,從今年起,每年你們會在光伏板塊投資1.2GW,這相當于2022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的1.37%,你們計劃怎么樣去達成這個目標?

                                                                                  鐘志明:新加坡能源是新加坡的國家電網,也是淡馬錫旗下的企業。新加坡能源在能源轉型方面明確的戰略是,發展以光伏為主的可再生能源,為用戶提供綠色可持續的能源。在中國,我們希望實現這個目標,因為首先我們有著明確的發展可再生能源戰略,這和中國的市場、中國的政府倡導綠色可持續能源的“3060計劃”是不謀而合,同時作為一個穩健的戰略投資者,我們的財務表現也相對穩健,從投資能力來說,我們具有廣泛合作的空間。同時,中國目前在整個產業鏈具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在用能需求這方面,尤其是綠色用能需求這方面,我們相信長遠前景是可觀的,我們有信心跟著這些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發展,尋求共贏。

                                                                                  劉蘭香:說到上下游,其實在整個能源轉型推進過程中,儲能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現在新型儲能行業迎來了萬億級的市場機會,但是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市場過熱的苗頭,所以想請孫會長談一談,您怎么看待儲能市場的機遇和挑戰?

                                                                                  孫賢勝:儲能很熱,主要原因是我們國家新能源發展速度非???,而新能源本身供應的不連續性和不穩定性會帶來一些問題。按照一般國際上的規律,如果新能源占整個發電的30%以上,就到了一個臨界點,比如由于天氣等原因突然把電停了,同時又沒有儲能承接這個用電需求,很有可能造成大問題。這就產生儲能的需求,必須要讓它有連續性。

                                                                                  2021年,能源局出了一些指導意見,要求每100個小時的發電能力要有15個小時儲能的配套,而且必須達到4個小時儲能的延續時間。2022年又有新的規定,如果儲能建設超過20%的能力,優先配套上網,這也是一種鼓勵。當然15%-20%的儲能配套,對新能源建設方來說,也是一種壓力。這方面的發展,既有政策上的引導,也有需求推動的因素。

                                                                                  劉蘭香:儲能市場的發展看來還是面臨一些挑戰。新加坡能源集團除了在光伏板塊有布局,也在敏銳地捕捉儲能方面的需求,對于儲能市場,你們會怎么樣去切入?

                                                                                  鐘志明:作為新加坡的國家電網,我們對整個能源系統、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有著比較深刻的理解。我們認為,隨著新能源的發展,儲能在未來的電網中是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環,包括傳統的抽水蓄能以及電池化學等新型儲能,尤其是新型儲能,我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靈活、成熟的儲能手段,可以在電網導向之下,為用戶帶來穩定、可靠、經濟的用能,同時也能平滑電網系統由于峰谷錯配、由于資源、時間、空間等方面的錯配帶來的對電網的沖擊,應該是可以實現多方共贏的,所以我們現在也在積極布局儲能,同時關注電網整體的儲能的發展。

                                                                                  劉蘭香:生態圈的共贏確實對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很重要,不過現在市場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想問一下胡總,協鑫會怎么樣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并且推動整個行業的創新發展?

                                                                                  胡澤義:協鑫從傳統能源即火力發電開始起家,到現在成為大型的新能源企業,經歷了33年的時間。就儲能賽道來講,我們是從儲能的原材料的研發、制造到應用全覆蓋。我們集團的戰略構想是,從原來傳統能源的To B到To G的生意,變成一門To C的生意,實現路徑就需要儲能來加持。我們從移動能源包括快速充電樁等布局,都是逐步按照戰略部署在進行。

                                                                                  另外在光伏制造領域,近十年以來,我們一直圍繞著大的降碳減排的趨勢在做研發工作。在2020年四季度、2021年初的時候,我們擯棄了原來的老工藝,進入新的工藝研發,圍繞著整個能源供應的低成本、高效率這兩個方向著重去推進,整個過程中研發投入超過百億。

                                                                                  劉蘭香:協鑫是下一盤大棋,您剛剛有提到兩個方面,一是儲能,二是生產制造的一些突破。那么出海這方面,你們的發展策略是什么樣的?

                                                                                  胡澤義:光伏行業的出海其實是大勢所趨。整個光伏制造,大概85%的產能集中在中國,但整個應用場景大概只有30%-40%集中在中國,剩下的60%都是出口。同時協鑫科技的研發中心已經遍布全球,包括美國、日本、新加坡等,我們目前最大的戰略目標是產能也開始去海外落地,目前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正在做一些考察和落地的準備工作。其實整個光伏行業的出海也是中國從制造強國走到智造強國的一個過程。

                                                                                  劉蘭香:協鑫是走出去,新加坡能源則是走進來。與其他外資企業相比,新加坡能源在中國的市場可能相對是一名“新兵”,你們有什么樣獨特的優勢或者打法?

                                                                                  鐘志明:相對于中國一些時間較長的能源企業來說,我們在中國比較新的,但是新加坡能源集團在整個亞太地區都是非?;钴S且注重長期戰略投資的投資者。首先,新加坡能源集團在能源的生態鏈里面、能源的整個系統里面有比較全面的關聯,包括我們在中國市場布局,不管是產品,還是和電網、和上下游兄弟企業的合作,都是站在整個系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同時,也是得益于新加坡能源這么多年在新加坡積累的電網、用電、儲能,包括能源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和技術,我們希望將這些帶到中國來,在中國的市場中體現我們一些差異化的優勢,為用戶提供更加獨特的解決方案。

                                                                                  劉蘭香:最近我看到一個令我比較意外的數據,因為新能源電力調峰成本其實是要在各個主體間分攤的,國家也在推動增加分攤主體,但截至目前,電力市場上的電力調峰,60%的費用仍是由火電集團出,為此這些電力集團每年要輸血上百億。為什么會這樣?有何破解之道?

                                                                                  鐘志明:因為我們是做電力的,所以這也是我們一直思考的問題。我認為電力系統能夠合理公平地分攤成本,是促進整個系統健康發展的非常重要的一點。首先這離不開政府對于總體能源的規劃,包括哪個節點、哪個時期,容量是多少,需求大概是多少,我們去怎么樣配,這需要總體戰略的規劃。在此基礎上,我們怎么公平承擔調峰的費用等方面,市場化可能是一種很好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在用電高峰的時候,電力比較緊張,就是需求比較旺盛,這時如果通過價格的競爭,允許電力價格往上,頂上去調峰的這些火電就能拿到比較高的收益,這是比較公平的,如果低的時候就相反??傮w而言,就是通過市場手段去進行調節。

                                                                                  劉蘭香:是的,還是要通過市場化的機制去解決產業鏈上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整個能源轉型正在接近深水區,未來新能源賽道可能也會變得更卷,但只有不斷地卷,才能最終完成能源轉型的使命。(財富中文網)

                                                                                  掃描二維碼下載財富APP
                                                                                  国产精品爆乳奶水无码色欲AV-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免费-欧美极品欧美激情在线多人-国产又爽又粗又猛的视频